摘要: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 ——中秋节,又称 “八月节”“团圆节”“月夕” 等,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与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 中秋节的核心内涵与习俗 中秋节以 “团圆” 为核心文化内涵,因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季正中,月亮圆满明亮,古人便以月圆象征家...

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 ——中秋节,又称 “八月节”“团圆节”“月夕” 等,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,与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
中秋节的核心内涵与习俗
中秋节以 “团圆” 为核心文化内涵,因农历八月十五正值秋季正中,月亮圆满明亮,古人便以月圆象征家人团聚,故节日主题多围绕 “赏月、团圆、祈福” 展开。主要习俗包括:
赏月:中秋夜晚全家围坐赏月,文人墨客更会赋诗咏月,表达对团圆的期盼或对亲友的思念。
吃月饼:月饼是中秋节的标志性食物,最初为祭祀月神的供品,后演变为象征团圆的食品,品种繁多(如广式、苏式、京式等)。
祭月:传统习俗中,会设香案摆放月饼、瓜果等祭品,向月亮祈福,祈求家人平安、丰收顺遂。
其他习俗:不同地区还有赏桂花、饮桂花酒、猜灯谜、玩兔儿爷(北方)、吃芋头或柚子(南方)等特色活动。
中秋节的起源与文化意义
中秋节的起源可追溯至古代的 “祭月” 习俗,早在先秦时期,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秋分祭月的礼仪。唐代时,中秋赏月、玩月的习俗逐渐流行;宋代以后,中秋节正式定型并成为全民性节日;明清时期,节日习俗进一步丰富,影响力延续至今。
作为团圆文化的载体,中秋节不仅承载着中华民族对家庭和睦的重视,更蕴含着 “天人合一” 的哲学思想 —— 通过赏月感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,传递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如今,中秋节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成为维系亲情、凝聚文化认同的重要节日。
版权声明:除特别声明外,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...